我是黃奕杰,一位擁有設計碩士與企業管理碩士背景,並取得 PMP 國際專案管理證照的品牌顧問。我擅長站在經營者角度,協助企業將營運策略、品牌定位與市場語言整合為一套可視化的品牌系統,讓設計不只是美感,而是具體驅動業績與信任的工具。
設計常常出問題,不是因為執行不好,而是沒定義好怎麼驗收
大部分的設計案失敗,不是設計師不專業,也不是客戶難搞,而是從一開始就沒有「驗收邏輯」。
什麼叫做好?什麼叫完成?什麼叫還要再修?當彼此沒有明確標準時,設計只會變成一場永無止盡的修改戰。
這也是為什麼我將 PMP(國際專案管理師)的方法套用進品牌設計流程中,把「創意」轉化為「專案」,把「主觀感覺」轉化為「可驗收成果」。
案例經驗:從五次提案失敗到一次過稿,差在設計驗收機制
一家電商新創公司委託我重新設計他們的網站視覺。他們之前已經找了兩組設計團隊,改了五版都無法滿意。
我發現他們其實不是沒方向,而是從未定義過什麼叫做完成。
我啟動的是以下三步:
第一步,重建「設計任務說明書」,定義每一頁的商業功能與目標行為
第二步,與三個部門利害關係人進行「驗收模擬會議」,讓他們對成果標準有共識
第三步,建立設計交付規範,包含文字、視覺、動線、語意一致性等指標評分表
結果第一次提案就獲得一致通過,因為每個人都知道他們在看什麼、為什麼這樣安排、如何量化成效。
設計流程如何建立「可驗收」系統?三個方法建立專案級標準
重新定義「交付物」不是檔案,而是成果
我會與客戶一起明確定義交付內容,從「Logo檔案」升級成「品牌標準組合包」,從「網站設計稿」變成「行銷功能分頁流程圖+設計稿+CTA配置表」。
交付物的價值來自功能與解釋力,而不是單一檔案名稱。
讓評審會議不是主觀表決,而是標準對齊
在專案初期我會設計「驗收評量表」,其中包含:
商業目標對應程度
品牌一致性完整度
使用情境匹配度
可理解性與轉換引導設計指數
每一位參與者根據這張表打分,主觀感覺轉為客觀量化。
把設計流程模組化成階段任務+Check List
設計是一個過程,而非一張稿。我將設計流程切分為:
定義階段(設計任務說明書)
對焦階段(品牌語言校準)
執行階段(草圖→定稿→應用模組)
驗收階段(評估表+交付說明書)
每一階段都有對應Check List與目標成果,讓進度、品質與溝通一次到位。
設計如果不能被驗收,就不會被信任,也不會有商業價值
創意不該是主觀特權,而是服務商業目標的可交付工具。
當你把設計流程用PMP邏輯做成一套「專案管理系統」,你交出的不只是圖,而是決策依據、商業工具與跨部門溝通平台。
📩 預約品牌診斷諮詢|20分鐘線上對話,看看我們怎麼為你打造對得起營收的品牌系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