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黃奕杰,一位擁有設計碩士與企業管理碩士背景,並取得 PMP 國際專案管理證照的品牌顧問。我擅長站在經營者角度,協助企業將營運策略、品牌定位與市場語言整合為一套可視化的品牌系統,讓設計不只是美感,而是具體驅動業績與信任的工具。
設計要能對業績負責,就不能只是流程,而必須是架構
顧問式設計不同於接案式輸出,最大的差異在於它是一套有步驟、有依據、有驗證的決策輔助架構。
我將設計流程定義為四個核心階段:定位 → 轉譯 → 驗證 → 優化,這不只是流程名稱,而是品牌設計實質功能的邏輯進程。
這四階段不只是讓設計師知道「該做什麼」,更重要的是讓決策者理解「為什麼這樣做」,讓溝通與驗收都在有依據的軌道上前進。
案例經驗:一家NGO如何用這四階段重建品牌定位與信任力
我曾協助一家專注於環境教育的非營利組織進行品牌更新。他們的痛點不是缺Logo或網頁,而是無法清楚向企業、學校與志工說明他們的角色與影響力。
我們從「定位」開始,進行利害關係人語句盤點與品牌價值層級診斷,確立「環境影響力的教育轉譯者」這個主張。
接著在「轉譯」階段,建立包含網站文案結構、主視覺系統、活動素材的品牌語言規則書。
進入「驗證」階段時,我們以三場對外募資簡報進行測試與回收觀察指標(提問數、品牌記憶率、合作邀請數)。
最後在「優化」階段,微調了品牌故事表述順序與網站CTA按鈕文案,讓實際操作效果更精準。
從模糊不清到聚焦有力,只花了六週,但這是建立在四階段結構上的成果。
四階段流程拆解:品牌顧問如何引導設計成為決策工具
定位
這是所有品牌設計的起點。定位不只是選擇TA或風格,而是清楚回答三個問題:
你是誰?
為誰而存在?
與誰不同?
我會帶入品牌金字塔、競品語言解構表與角色同理圖,讓品牌定位具備多角度審視依據。
轉譯
品牌不能只活在會議上,而要走入顧客的日常。這一階段我們會把品牌主張轉換為:
圖像與色彩結構
語言風格模組(文案口吻、句型模板)
設計模塊(名片、簡報、社群、包裝)
這是將「理念」變成「系統語言」的過程。
驗證
設計不是做完就好,而是要進行市場回應測試。我會設計:
快速測試素材(簡報、社群發文、網頁第一屏)
收集回饋指標(點擊率、停留時間、提問內容)
根據數據與訪談調整細節
這階段讓設計不再是主觀,而是「可回應」的。
優化
好的品牌不是一次定案,而是能夠根據使用過程與市場變化逐步調整。我們會建立:
品牌元素使用手冊
回應式內容管理建議
定期品牌健康度檢查框架
這讓品牌系統成為「會成長的資產」,而非一次性的交付品。
品牌設計如果只是做完就交,那你失去了設計的真正價值
顧問式設計的核心不是設計輸出,而是設計決策。當你有一套結構化流程能支持每個判斷,品牌才能從被討論的對象,變成被信任的系統。
📩 預約品牌診斷諮詢|20分鐘線上對話,看看我們怎麼為你打造對得起營收的品牌系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