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黃奕杰,一位擁有設計碩士與企業管理碩士背景,並取得 PMP 國際專案管理證照的品牌顧問。我擅長站在經營者角度,協助企業將營運策略、品牌定位與市場語言整合為一套可視化的品牌系統,讓設計不只是美感,而是具體驅動業績與信任的工具。
設計驗收現場的混亂,其實是沒有共同目標導向
「我覺得這個顏色不夠有活力」、「這個圖案看起來有點土」、「這個排版不夠大氣」
你是不是也參加過這樣的設計驗收會議?
設計驗收如果只停留在感覺與風格偏好,結論往往不是改進品質,而是迎合意見最多的那個人。
而這正是為什麼我強調:設計驗收應該是商業目標的檢查點,而不是個人審美大會。
案例經驗:設計驗收如何從主觀口水戰,變成目標對齊檢查會?
在一次與醫療科技新創團隊合作過程中,我發現他們內部對設計提案無法取得共識,驗收現場常常變成各說各話的批評大會。
我做了一件事,把「設計驗收標準表」放在簡報第一頁,明確列出這次提案要達成的三個商業目標:
強化產品信賴感
提升品牌科技感形象
符合投資人簡報應用需求
接著,設計簡報的每一頁都對應這三個目標,說明視覺、字型、語言使用的商業邏輯。
驗收結束時,原本分歧的三位高階主管竟然罕見地同意了同一版本,因為「這次我們在討論的是策略,而不是風格」。
建立有效設計驗收的三個關鍵條件
先建立「目標導向的驗收架構」
在驗收前,設計師與決策者要先協議「這次要達成什麼商業功能」,並將其視覺化成簡報首頁的驗收對齊表。
導入對齊問題,而不是開放發言
驗收會議應該以「引導式問題」開場,例如:
這個設計是否能清楚傳遞我們的品牌主張?
在五秒內是否能感受到產品定位?
有無可能誤導用戶或與競品混淆?
讓設計師成為引導者,而不是簡報者
設計師應該在驗收會中站在「策略說明者」角色,而非「風格解釋者」角色。提案時要說明每一項設計決策背後的對應依據,並以目標檢查表作為主軸,讓整場會議有方向、有結論。
設計驗收的品質,決定了品牌設計的最終價值
設計好不好,不是主管說了算,而是看它有沒有回應企業的核心目標。
當每次設計決策都能回到「是否符合品牌定位與商業功能」的原點,你的品牌就會愈來愈聚焦,也愈來愈值得信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