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要改變品牌形象,卻造成銷量暴跌 20%?
想要讓品牌更現代化,結果一週內就被迫撤回新設計?
這不是危言聳聽,而是多個真實發生過的慘痛品牌失敗案例。
即便是國際知名企業,在進行品牌改版時也經常踩到地雷。
今天就讓我們從幾個經典案例中,深入探討企業在品牌設計上最容易犯的錯誤。
Tropicana:一個包裝設計,如何讓銷量暴跌 20%

(圖片來源:Tropicana)
2009 年,果汁品牌 Tropicana 投入 3,500 萬美元進行品牌包裝改版。
新包裝捨棄了原本深植人心的「插著吸管的柳橙」標誌性圖像,改以極簡風格的玻璃杯視覺呈現。
這個看似現代化的改版卻帶來嚴重後果:消費者在貨架前完全認不出產品,導致銷量在短短兩個月內下滑 20%,損失約 2 千萬美元。最後 Tropicana 不得不在改版後一個半月就回復原本的包裝設計。
Gap:為什麼新 Logo 只存活了一週

(圖片來源:Gap)
2010 年,服飾品牌 Gap 決定替換使用了 20 多年的經典藍底白字 Logo,改為一個簡化的黑字配藍色方塊設計。
新 Logo 一推出立刻在社群媒體上引發軒然大波。
消費者紛紛抨擊新設計「看起來像便宜的企業形象」、「失去了 Gap 的品牌精神」。
負面聲浪之大,迫使 Gap 在短短一週內就宣布撤回新設計。
Windows Vista:當創新變成災難
(圖片來源:Flickr)

再看看 Microsoft 在 2007 年推出的 Windows Vista 系統。
為了展現創新,Vista 採用了全新的視覺設計語言,加入大量視覺特效和安全性提示。
然而,這些「創新」反而成為使用者的夢魘:介面太過複雜、彈出視窗煩人、操作緩慢。
這個「過度設計」的教訓不僅讓 Vista 淪為蘋果廣告的諷刺對象,更讓許多使用者寧願繼續使用舊版 Windows XP。
品牌設計最容易犯的 5 個錯誤

從這些經典案例中,我們可以歸納出企業在進行品牌設計時最常見的錯誤:
1. 忽視品牌原有的識別度與價值
Tropicana 和 Gap 的案例都犯了同樣的錯誤:
為了追求現代感而捨棄了原本深植人心的品牌元素。
這就像是將多年經營的品牌資產硬生生抹去。
品牌更新不是從零開始,而是要在既有基礎上,謹慎地進行優化。
2. 沒有深入了解目標客群
許多品牌過度追求設計趨勢或主觀審美,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使用者需求。
Windows Vista 的設計團隊投入大量心力在視覺效果上,卻讓使用者感到困擾。
這提醒我們:好的設計必須建立在深入理解目標族群的基礎上。
3. 缺乏完整的設計測試與驗證
在正式推出前,品牌設計必須經過完整的測試流程,不只是內部討論,更要收集真實使用者的回饋。
Tropicana 如果事先進行完整的消費者測試,就能及早發現新包裝的識別度問題。
4. 一次改動太大幅度
Gap 的新 Logo 之所以引發如此大的反彈,部分原因是改動幅度過大,讓消費者無法建立連結。
好的品牌設計應該保留品牌精神,同時找到創新的平衡點。
5. 低估設計對品牌價值的影響
品牌設計不只是視覺問題,更攸關品牌長期經營的成果。
每一個設計決策都可能影響品牌形象、市場表現,甚至是企業營收,所以更需要專業團隊的通盤考量與規劃。
如何避免品牌設計的致命錯誤?

品牌設計是一項需要專業團隊、完整規劃的重要工作。
企業在進行品牌更新時,應採取以下策略:
- 明確核心價值與品牌精神:避免在改版過程中失去品牌的辨識度與文化精髓。
- 深入了解客群需求:透過市場調查與數據分析,理解消費者的使用習慣與審美偏好。
- 進行多階段測試:包含內部審核、消費者訪談與小規模市場測試。
- 制定漸進式更新品牌DNA:逐步更新品牌形象,讓員工夥伴及消費者有足夠時間適應。
- 尋求專業品牌設計團隊:專業團隊能提供從品牌策略到視覺設計的全方位縝密規劃,確保品牌符合策略及賦予內部動能。
正因為品牌設計涉及如此多的專業考量,選擇對的合作夥伴就顯得更是重要。
一個理想的品牌顧問,不只要了解設計技巧,更要能站在企業的角度思考,幫助品牌在視覺更新中創造更多價值。
選對品牌夥伴,讓好心地文創陪你成長
身為在地品牌顧問公司,我們不只了解在地文化與企業需求,更持續關注國際設計趨勢。
多年來好心地文創協助許多企業建立品牌的經驗,讓我們深知中小企業的痛點。
我們不做一次性的設計,而是幫助企業建立一套可長期使用的品牌系統。
每個品牌都有獨特的故事和價值,好心地文創的使命就是幫助這些故事被更多人看見。
好的品牌設計應該是一次到位、可以持續使用的資產,而不是需要頻繁更換的消耗品。
想要打造屬於你的品牌故事嗎?
歡迎預約免費諮詢,好心地文創的專業團隊將為你:
- 分析品牌現況
- 找出發展機會
- 規劃具體方向
選擇好心地文創,讓我們一起打造屬於你的品牌故事!
*參考來源:The 25 most spectacular branding fails of the last 25 years
閱讀更多: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