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篇文章是向某位總監致敬,今年不知道爲什麼從一月開始,平均每一個月都會出國工作,更精準的來說每個月待在台灣的時間平均只有18天左右,久沒見要找我的朋友,第一句總是:『你在哪?在台灣嗎?』只要我回答: 我在國外出差 下一句你猜猜是什麼?總是好好喔~但其實根本不像各位想的如此。
以這次日本出差為例
KPI是:訪談18間左右的日本社會企業、拍攝一支影片
在臺灣的時候
得研究臺灣及日本相關業者的資料,日方跟此次臺灣業者有什麼關係
影片則是要找想怎麼樣的音樂、要什麼樣子的畫面,然後再開會討論
到日本之後
因為黏著臺灣見學團一起行動,沒有時間單獨專訪,時間被壓縮的緊迫外
還須跟團員爭著問問題,也顧不得禮貌不禮貌,只能想著:我每個問題都要問的有價值
這樣子工作行程,每天從九點開始,中午休息一小時,平均六點左右結束
有時候討論的較晚加上聚餐結束後,也差不多十點左右
回到住宿處後,就是跟夥伴確認今天拍的素材是否沒問題後
就把檔案過檔到電腦裡,不只記憶卡,還再放一份到備份硬碟中,這才告一段落
你以為已經完成了今天的工作了嗎?
喔不~接下來就是再看一下業者的資料吧、再想一下今天問題問得是不是不夠好?
然後整理交換到的業者名片,發一份感謝信順便把我們公司的日文介紹寄給他們
希望日後繼續保持聯繫多多指教,這才算是真正完成一天的工作
中間的工作移動也是相當耗力,因見學地點沒有固定,搭了好幾次的新幹線外
還需要扛著攝影器材、電腦等設備移動,
這次的工作前後共十天(我在日本還有其他工作的關係所以提早到了幾天)
出差之餘還要跟同事討論臺灣的工作,知道他們也很辛苦在臺灣支援著公司
即便有案子進來,我也是要一起支援動手來寫
每天睡覺前兩小時、在新幹線上的兩小時、提早結束工作的一小時等
幾小時幾小時的加起來,在這10天內也就這麼擠出了3.5個計劃案、1個設計案
我現在都不用Business Trip這個字了,因為有時候好像也不是談生意而已
反而比較喜歡Mission Trip,有任務的旅行
因為說有玩到,好像也有玩,但這個玩的前提,我是有任務在身的
我需要把任務完成的漂亮外,我也要透過這個旅程讓自己更成長
像二三月在泰國時
我也是以把台灣社區的遊程上架到泰國為最高目標
並且了解他們的CBT業務(community based tourism)
及相關泰國可宣傳的媒體業態等等
這些都是我在出國前我就設定好的Mission
若沒達成這些目標,我可是就真的是去泰國玩的
有朋友問我,你怎麼不派你同事來出差就好?
嗯…只能說這麼辛苦的事情,還是我自己來就好(笑)
但這次日本出差的成果自己很喜歡!跟大家分享